開始夜拍將近一年
恰巧最近Ptt的DSLR板有人提到這個問題
就順便來聊聊我自己的經驗
(一) 夜拍的裝備
都說是夜拍了
相機和鏡頭當然是不可少的
因為在晚上
所以外閃會是很好的幫手
很多時候我甚至會攜帶第二顆閃光燈作為副燈
另外為了尋找目標還有輔助對焦
所以還需要一盞夠亮的燈
例如好眼光
通常我至少還會帶著另一顆LED頭燈作為輔助用
以下是我的裝備表
- 機身
Nikon D80 (or D40)
- 鏡頭
AF-S Nikkor 18-55 1:3.5-5.6 GII ED
Tamron 70-300mm F4-5.6 Di LD Macro A17 N II
Tamron SP AF90mm F/2.8 Di MACRO1:1
(鏡頭通常三擇二)
- 閃燈
Nikon speedlight SB-600
- 照明燈
傳說中的好眼光
LED頭燈
(二)拍攝的原則
由於是微距拍攝
我通常會把光圈縮到13或14以確保足夠的景深
必要的時候16我也可以接受
ISO值可以拉低
在使用外閃的時候通常使用125-200的ISO
對焦的話剛開始的時候盡量對準青蛙的瞳孔
如果是作為辨識用的話由側上方拍攝
如果希望獲得好看的畫面
那一開始的時候可以試著先由青蛙的平視角開始練習
(三)閃光燈
閃光燈的選擇包括了使用內閃 單機頂外閃 離線單閃 環閃 雙燈甚至多燈
內閃的優點在於絕對地輕便
但是同時也有GN值不足, 耗用相機電力以及光線容易被鏡頭擋到的缺點
單機頂外閃是一個可能兼顧其他拍攝用途的選擇
缺點是由正面直打的光源容易使畫面較為僵硬呆板
在複雜的環境下拍攝時閃燈光源也容易受到阻礙
離線單閃較之機頂單閃可以製造較為生動的光影效果
但是相較下操作方面就更為麻煩
環閃
優點在於光源位於鏡頭前方不容易受到阻擋
缺點是和單機頂外閃同樣由正面閃光 畫面容易較為生硬
環形閃燈有時還會造成奇異的眼神光
(這個見仁見智 至少我不大喜歡)
此外環閃通常不太便宜 但你不會想帶著它去拍宴會的
雙燈及多燈可以創造更創意的光源
但是操作方面就麻煩了許多
如果有意使用雙燈的話建議額外配備燈僮
來看看圖吧
使用內閃
單機頂外閃
雙閃
(四)鏡頭
我使用的鏡頭有三顆
AF-S Nikkor 18-55 1:3.5-5.6 GII ED
Tamron 70-300mm F4-5.6 Di LD Macro A17 N II
Tamron SP AF90mm F/2.8 Di MACRO1:1
大致上可以視為是一顆變焦小微距
一顆長焦微距
還有一顆百微
1.AF-S Nikkor 18-55 1:3.5-5.6 GII ED
這顆鏡頭的近攝距離28cm 放大倍率1:3.2
在拍攝體型較大的物體時綽綽有餘
但對於較小的物體(如小雨蛙等)就可能需要裁切
優點即使是在其他的場合也很適合使用
常見的同類鏡頭有S18-50(放大倍率1:3)及S17-70(放大倍率1:2.3)
價格差異很大
由N18-55的2K到S18-50的15K不等 XD
2.Tamron 70-300mm F4-5.6 Di LD Macro A17 N II
這顆鏡頭微距模式下近攝距離95cm 放大倍率1:2
優點是便宜(水貨新品約5-7K)
而且在一段距離外拍攝較不會驚擾被攝動物
但是這樣的長焦鏡在拍攝的時候還是容易產生一些困擾
例如對焦較為困難
安全快門的要求較高等 (300mm端需要1/450s以下的快門)
而且在300mm的解像力也難免會較差一些
同類包括了Sigma 70-300
這兩顆鏡頭的比較在此不提
3.Tamron SP AF90mm F/2.8 Di MACRO1:1
俗稱的百微鏡 放大倍率可達到1:1
優點是鏡頭解像力十分優異(這幾乎可說是各家百微鏡的共同特色)
而且能夠有足夠的放大效果
缺點則是約只有10cm左右的鏡前作業距離
副廠的百微鏡價錢約落在10K-15K之間
4.其他
50-60mm左右的定焦微距鏡也可以達到1:1的放大倍率
但是由於鏡前作業距離太短我並不推薦使用
(你應該不希望三不五時鏡頭撞到青蛙吧)
150-180mm的定焦微距鏡也是拍生態的好幫手
較之百微有稍長的拍攝距離
缺點則是稍高的價位以及更長更重更難攜帶的鏡身
以及在生態以外的題材較不易應用
(如果你有眉毛外拍或鼻孔外拍的癖好就另當別論囉)
- Sep 06 Sat 2008 23:24
生態夜拍初探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